9月1日,学校发布“关于落实成都市疫情防控新要求的通知”,要求全体学生不离开住宿所在校区,全体在校学生按照“应检尽检”要求,按时按要求分时段有序完成核酸检测。
快速响应,因为这是医学生的主战场
在接到通知后,学院第一时间通知学生迅速处理好实验室和临床上的工作,完成细胞保种,处理好实验室危化品,关闭实验室电源,回到寝室后按照住宿分布分成管理网格,准备迎接这场战役。
学校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核酸检测,肯定需要大量志愿者。学院立刻开始征集储备志愿者,以支持学校疫情防控工作。在学院通知发出不到1小时,学院在校80%以上学生积极报名,希望能够承担志愿者工作。在学校,医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最丰富、最专业,医学生理应冲到最前面,因为护佑人类健康的战场,就是医学生的主战场。
“遵守规则,做好自己。”
“没办法做实验慌不慌?”“慌。”“等几天细胞肯定就活不下去了,可惜吗?”“可惜。”“那如何应对?”“遵守规则,做好自己。”
每个医学生都知道,医学实验周期长,难度大,稍有不慎就是全盘否定,必须从头再来。疫情中断下,实验必然失败,少则几天,多则几个月的心血必会付之东流。此时的医学生知道,疫情当下,医学生必须先做好自己,有切肤之痛,也要咽下去。
“派我去吧”“我可以承担更多”
九里校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,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的志愿者。每次志愿者排班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大量同学反映,没有排到的不断在问“什么时候能够排到我”,忘记报名的同学在问“还能不能再报名”。
临床医学的部分学生有医院工作经验,与新冠病毒有过多次“交手”,纷纷表示可以承担起各种相关的工作。
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,我都要做到最好”
有急诊科工作经验的余松,在2020年,曾经担任过核酸检测采集员的工作,谈起那段工作经历,他记忆犹新:“带上面罩、口罩,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,那一刻心中全是使命感和责任感,觉得能为医院、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非常值得。”这次志愿服务,余松的岗位是—名引导员兼秩序维护,引导同学们尽快的完成当天的核酸检测,让同学们保持1米安全距离这便是这一次志愿服务的主要工作,对比与之前的工作,他说到:“虽没有核酸采集员穿着防护服那么辛苦,但那一份使命感与责任感不减当年,只要是能为学校的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力量,都是光荣的。”
在一线的岗位上,bat365在线唯一官网登录的志愿者都和余松一样,带着为大家服务的荣耀,用必须做好的态度,站好了自己的每一班岗。
疫情暂停不了医学生的成长
9月2日,团队的组会照常进行;9月5日上午8时,新一周的课程照常开始。所有的同学都像往常一样,进入了繁忙的学习中。不同的是地点从实验室和教室里移到了云上,每天的事情中多了一次核酸,一些报表和志愿服务。
在抗疫一线的开学第一课
“在一线看到医务人员、教师志愿者、管理人员都各自坚守岗位,他们都在连轴转,值得我学习和感激。”
“疫情不分你我,在现场,我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共同体,任何人的不守规矩都会破坏所有人的努力,我会倍加珍惜这种感觉。”
经历过这场战役的医学生,对“感恩、担当、幸福、团结”的理解在所见的场景中逐渐深刻,对党和国的认同在一个个具体的人的行动中更加置信且深厚,精医报国的人生理想在拼命硬干的氛围浸染下变得虔诚而执着。
在线上的组会和专业课
“在抑菌圈实验中,实验组显示出优异的抗菌性能,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材料周围没有存活,而空白组两种细菌都正常生长。”
“T 检验是用于小样本(样本容量小于 30)的两个平均值差异程度的检验方法。它是用 T 分布理论来推断差异发生的概率,从而判定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。”
在定期召开的组会中,所有同学按时出席,按照原定的计划汇报课题进度。在按照原计划进行的课堂上,所有同学精神饱满,积极听讲。疫情打乱了生活,改变了一些形式,实质上,课程没有中断,学习没有暂停,成长没有停滞,前进的脚步从没有停止。
线上组会1
线上组会2
线上授课1
线上授课2
学生上课中
在阅读文献中抢夺时间
“现在没办法去做实验,就多读些文献,等解封了去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。”
“正好利用这段时间,梳理下之前的实验,看看哪里没搞好,后面可以更好地进行。”
学院教师结合同学实际情况,有针对性地指导同学在寝室开展学习。同学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验进度,有的搬出了存起来没来得及看的论文,有的撰写和修改实验方案,准备解封之后更高效率地开展科研。
写在最后
危中必有机,这是危机的辩证法,不停向前进,就能推开机遇之门。现实困不住交大的医学生,关键时刻,交大医学生绝对能站得出,顶得上;成长路上,交大医学生绝对能走得稳,进得快。交大的医学生永远值得相信。